基础大法修订后,土壤修复产业向左还是向右?
发布时间:2020.04.28 新闻来源:河北鑫振景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浅谈新《土地管理法》对土壤修复产业的影响
土地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之一,土地管理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远超一般法律的范畴,2020年1月1日,修订后的《土地管理法》(以下简称“20版土地管理法”)、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》正式施行,3月12日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》,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广泛关注。
人们往往高估一件事物在短期内引起的变化,而低估一些事物的长期影响。土壤修复产业是土地利用的伴生产业(虽然很微小,2019年土壤修复产业规模约200——300亿,而房地产销售规模在2019年已近16万亿),其产业结构、商业模式直接受土地管理法的影响。尽管从字面上看,新法只是将“防止污染土地”改成“防止土壤污染”,但新法对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修订会直接影响房地产业,进而间接影响土壤修复产业。在某种程度上,房地产业是早期推进中国土壤修复发展的源动力,“先有市场后有法”,2009年产生市场化土壤修复项目,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才正式施行,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大量的城市工业用地转为商业、居住等用地,用地性质的变化对土壤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,进而催生出土壤修复产业。
随着20版土地管理法的实施,我们认为土壤修复领域有可能发生两个重要变化。
集体建设用地修复项目将成为修复市场新动力
此次修法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解决了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位问题,2004版土地管理法规定,集体建设用地仅包含三种利用形式:1)兴办乡镇企业;2)建设村民住宅;3)建设乡(镇)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。除上述三种利用形式外,集体经济组织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若需要使用某块集体建设用地,只能先将该集体建设用地征为国有,再通过“招拍挂”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;2009版房地产管理法也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,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转让,进入房地产开发流程。20版土地管理法直接将上述条款删除,房地产管理法则增加了“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”补充条款;这意味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被打破,为建立同价同权、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铺平了道路。
长期以来珠三角土壤修复市场与长三角市场存在明显的差距,据不完全统计,截止目前珠三角仅出现一例合同额超过1亿的土壤修复工程,而长三角为20个左右,甚至武汉市的已修复工程量都超过珠三角总量,这其中固然有监管方式、产业结构的影响,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。在珠三角,“三来一补”的早期工厂模式塑造了“包租婆经济”,土地与利益的紧密关联促使农民形成了愈来愈强的土地利益“归私”意识。这种地权意识实际上就是土地财产权意识。农民认为土地是集体所有的,根本上是归个体所有的。于是我们看到像东莞、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或超过50%(北京约为22%),并有大量的小产权房(民间估测深圳小产权房占比约50%),地方政府征地成本巨大。在2019年土壤修复分析报告中,没有一个项目是来自于集体土地所有者进行的修复,并不是因为集体土地不需要修复(早期大量的乡镇企业以及外租厂房都可能存在土壤污染,其管理水平较一般的国有企业更低,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更大),更大可能是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游离于国有土地市场之外,流动性较差,污染责任方、开发受益方都没有意愿进行修复,监管单位在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初期,没有精力也无意愿去碰硬钉子,形成了事实上的“三不管地带”。
文章链接:环保在线 http://www.hbzhan.com/news/detail/134197.html